《英国文学》研究性课堂的道德养成探索——以《夜莺颂》讲授的组织与实施为例
摘 要:道德是人类赖以维系社会和个体关系的底线和最高风尚,同时也是勇于以教人向善和探知世界为己任的文学和文学家当仁不让的黄钟大吕。信息时代与和谐社会共进中的研究性文学课堂,应当在继承并大力宏扬这一伟大人文精神过程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作为济慈最负盛名的颂诗之一,《夜莺颂》阐释着明确的道德意味和教喻功能,...>>详细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期 刊】《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91-94,共4页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研究项目(05BYZ13):济慈生态批评研究.
【分 类 号】I106.2
【下载次数】0【在线阅读】4
分享到:
参考文献(共找到条)
相关文献:(共找到条)